1954 1952-1954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设置文史研究馆的决定》,省委省政府选派由云龙(召集人)、唐用九、李文汉、赵诚伯、丁兆冠、吴锡忠、方树梅、方国瑜、高蕴华、姜亮夫、布震宇、袁丕佑、董泽、杨石生组成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筹备委员会,按云南省人民政府指示(府文秘〔53〕字第5002号),在省文物保管委员会的基础上于1954年7月正式成立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依照《云南省文史研究馆暂行组织条例草案》开展馆务活动。省政府聘请馆员36人,首任馆长唐用九。
1955-1966 1957-1961年10月省参事室与省文史馆合署。代馆长唐用九,副馆长李文汉。省政府共聘馆员93人。1966年3月调李平同志为省文史馆负责人。团结和安排“文、老、贫,德、才、望”的老学者,政治学习,历史回忆,史料抢救,吟诗作画,应邀协助、支持文化和科研单位收集、整理、编撰史籍。
1967-1976 1968年4月省参事室与省文史馆合署成立“革命领导小组”,负责人鲜富文(1968.10-1969.1)。唐用九担任省文史馆代馆长至1969年1月,随后省文史馆组织机构工作停止。聘馆员8人。
1977-1986 1977年10月省委批准恢复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工作,与省参事室合署。1980年8月设立省参事室党组。1985年创办《云南文史丛刊》。先后有室、馆领导:鲜富文(书记、主任),刘兴昌,战子俊,徐克,程占彪,余建勋,杨中平,李浡生,刘浩,寸汝昌(书记、主任、代馆长),阳希曜。名誉馆长李群杰。省政府共聘馆员38人。落实统战政策,团结和安排生活无着的文人耆宿,抢救、整理史料,撰写“三亲”资料。
1987-2000 与省参事室合署,1994年设处室3个。先后有室、馆领导:寸汝昌(书记、主任、代馆长),杨中平,阳希曜,林南园,张聚星(副馆长),张世贤(副馆长),何文贵,邓国强(书记、主任、馆长),刘荣熙,李小峰,陈世杰(书记、主任、馆长),杨石林,刘贵荣。名誉馆长李群杰。省政府共聘馆员49人。贯彻中办国办厅发〔1984〕35号、国发〔1988〕57号、国办发〔1995〕21号,聘文史、书画艺术界的专家和艺术家为馆员,开展文史学术研究和书画艺术创作交流。
2001-2013 2000年9月省文史研究馆单独设立为省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参公管理)。2003年11月成立省文史研究馆党组。现有工作人员编制22名,内设处室4个,下设云南书画院。先后有馆领导:杨石林(副馆长主持工作),刘荣熙,张勇,沈家明(书记、馆长),苏建华,张丽辉,冯岫岭,何宣(书记、馆长),张亚平,黄立新(省政府副秘书长,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刘智(书记、馆长),王维真(书记、馆长)。名誉馆长有李群杰、张文勋、袁熙坤。现有馆员56人,荣誉馆员1人。主办云南省国学研究会。
以“敬老崇文、存史资政”为宗旨,编辑出版《云南文史》、《云南文史书系》,抢救影印《云南丛书》,开展“滇道文化与云南发展”研究,支持馆员学术研究,举办云南历史文化论坛,开展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系列研究、书画艺术创作交流、统战联谊、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和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