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中华文化边疆行——走进临沧”两场文化专题讲座相继举行。讲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分别由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林超民、谢本书主讲。
当日上午,继“中华文化边疆行——走进临沧”活动启动仪式后,第一场文化专题讲座在临沧市会议中心举行。讲座由临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倪正刘主持。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杨铭书,副馆长周玲,党组成员、副馆长易卫东,以及临沧市人大副主任胡德扬、政协副主席唐文庆等出席。
讲座中,林超民馆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探索”为题,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华夷一体”“正统观”等中国古代民族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关系,深入浅出地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林超民馆员认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共同凝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保证。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建设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下午,第二场文化专题讲座在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举行,这也是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云南历史文化论坛”走进学校的一次活动。讲座由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党群工作处处长施勇主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谢本书馆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辉篇章——班洪事件中17阿佤王的《告祖国同胞书》”为题,从中缅界务问题的由来、班洪事件的始末、《告祖国同胞书》是珍贵历史文献、《告祖国同胞书》的几点思考等四个方面,生动地讲述了班洪地区以佤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英雄事迹,讴歌了17位阿佤部落首领联名的《告祖国同胞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佳反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辉篇章,引导大家从这一珍贵历史文献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示。谢本书馆员还从组建班洪抗英纪念馆或博物馆、研究和出版抗英斗争系列丛书等方面对研究和宣传《告祖国同胞书》提出建议。
两场文化专题讲座受到了参加“中华文化边疆行——走进临沧”系列文化活动的领导、专家学者、艺术家以及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师生的热烈欢迎,对促进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